
总领事致词
国庆节长假各位都好吧。正如“秋已深,不知四邻是何人”所表现的那样,中国东北地区已完全是深秋景象,我想各位每天仍在辛勤忙碌着。9月份与往年一样,中国东北各地举办了许多国际会议和博览会等,我也尽最大努力,参加了这些活动。受东日本大地震的影响,中国赴日人数短期内出现了下滑,但令人欣喜的是最近已在逐步恢复。日本到当地的访问者数量不断增加,在各个领域踊跃地开展了交流活动。我认为总领事馆也要继续努力,进一步推进这种交流。下面,我介绍一下我馆最近一个多月参与的主要活动。
○地方政府交流和企业交流
9月6日至11日,我出席了在吉林省长春市举办的“中国吉林东北亚投资贸易博览会”。今年已是第七次举办的本届博览会以中国和东北亚5国(蒙古、韩国、北朝鲜、俄罗斯、日本)为主要对象国,致力于活跃该地区的贸易和投资,并受到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日本方面出席此次博览会的有,经济产业省冈田秀一审议官、新泻县泉田裕彦知事、鸟取县平井伸治知事、秋田县堀井啓一副知事等许多要人,还有北海道、岩手县、富山县、宫城县、仙台市等地方政府的众多人士。期间举办了中国政府要人会见来宾、高端论坛、参观企业、商务洽谈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会场气氛热情洋溢。展览会场上设置了地方政府介绍区,岩手、鸟取、新泻、秋田、宫城县等到场参展,此外,企业展示区参展的有丰田汽车、伊藤忠商事、住友商事、帝国制药、丰臣(株)等企业,引人关注。据主办者介绍,来自国内外大约5万人参加了本届博览会。
这期间长春市举办的另一个重要活动是“第11届日中经济合作会议”(9月8日)。该项会议由日中经济协会?东北开发协会、中国东北三省、内蒙古自治区以及日本的有关地方政府每年召开一次,今年原定上半年举行,受东日本大地震影响推迟至今。在新形势下,本次会议以“日本的震后重建与日中经济交流”为题进行了讨论。企业交流会分别以节能?环保、电子机械(汽车)、新材料、现代服务业(物流、观光、金融信息产业等)、对外贸易、长春保税区这6个领域进行了企业洽谈,约有80家日本企业和大约100家吉林省企业参加了会议。下次会议定于2012年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举办。
9月20日起,沈阳市举办了“东北亚发展论坛”,我出席了相关活动。今年的论坛是作为国际和平日纪念活动的一环来举办的,日本方面村山富市前首相出席了活动。期间,除国际和平日开幕式、世界和平广场奠基仪式等典礼外,还在辽宁大学举办了“调整、超越、双赢—世界变革中的东北亚”为主题的论坛,日本、蒙古及中国的专家分别就日中间中小企业的交流与协作、蒙古国东戈壁省与辽宁省的合作展望、东北亚地区合作的新机制、新方式等内容进行了演讲和交流。
9月22日,我馆馆员出席了在沈阳市举办的“第五届进出口商品博览会”开幕式。我本人由于参加上述论坛而未能出席开幕式,其后单独参观了博览会会场。在本次博览会上参展的日本企业数量为历届最多,日本企业和地方政府展区占据国际馆的大部分。特别是近年来沈阳市积极推进“现代建筑产业革命”政策的背景下,计划到当地发展的我国建筑相关企业的参展规模达到了史无前例的程度,展览的样板间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不仅是建筑相关企业,金融、咨询、机械设备制造等行业,日本企业最近正加速打入沈阳市场,这一个多月我也有了许多机会,与企业人士进行了接触。
象这样,地方政府之外,民间层面的交流也在稳步推进,令人深感欣慰。
○青少年交流
肩负未来的青少年交流是最重要的交流之一。
9月5日,新干线外语学校建校仪式在铁岭市举行,我馆馆员到场出席。该校是一所招收希望赴日留学的学生,以日语为主开展外语教学的学校。当天,200名新生和他们的家长以外,计划接受该校毕业生的日本有关大学和专科学校等许多人士也出席了仪式。东北三省本来就是一个日语学习者云集的地区,通过这种方式,不断拓展日语学习者的基础,令人感到鼓舞。
9月10日,沈阳药科大学举行了建校80周年纪念典礼,我馆馆员出席了仪式。与该大学有校际交流的日本三重大学等方面的大约30位有关人士也出席了这项活动。三重大学去年2月与沈阳药科大学之间签署了有关交流协议,11月份在三重县药事工业协会等单位于沈阳举办的三重县医药产业展览交流会上参展,通过产业、学校、政府相互配合,加大了与当地的交流力度。期待这些务实的努力在日中双方培养人才和振兴产业等方面结出丰硕的果实。
9月23日,我馆举办了将于10月赴日留学的国费中国留学生为对象的交流会。有留学经历的中方人士应邀到会介绍了留学生活,留学生们还通过相互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对赴日后的生活有了信心。我对与会者说,被选作国费留学生到日本留学是非常光荣的,表示衷心的祝贺,对他们在身边因东日本大地震和福岛核电站事故而出现担忧声音的情况下仍决心赴日留学表示敬意。我希望各位留学生在日本学到更多的东西,回国后,把这些经历传递给周围的人们,以此为加深中国国民对日本的理解做贡献。
象这样,日本的中央和地方政府,产业界以及民间教育机构等互相合作,支持 努力实现赴日留学目标的中国学生们,推进培养今后成为日中友好桥梁的人才。
在深入增进日中间相互理解方面,与当地学生们的交流也非常重要。日本国驻中国大使丹羽宇一郎先生访问吉林省之际,9月7日在长春交流之窗、9月10日在延边大学分别举办了与中国学生的交流会。在长春交流之窗,长春市内13名学习日语的大学生到场,用日语进行了座谈。在延边大学,从文科到理科不同专业的20名学生参加了活动。每个场合上学生们都就震后日本的情况和日本经济的现状等踊跃提问,达到了良好的交流目的。期待通过这些交流会,与会学生们能进一步加深对日本的关注。
○总领事书信“创新源自积累”
在每月发给东北三省大约二百五十位要人的总领事书信9月号中,我以“创新源自积累”为题,关于日本的产品制造,表达了个人对日本产品中蕴含的“日本之美”及其背景下的日本文化特质和它对中国的启示等方面的见解。下面介绍其中的一部分。
“日本之美”根源中的思想,我个人认为可以总结为“与自然的和谐”、“关照”、及“匠心”。重视“与自然和谐”的姿态比如说在设计和配色等方面显现出来,多数日本人都喜欢尽可能靠近自然。“关照”这个思想充分反映在产品中大量采用了方便用户的设计。日本产品结实而易用也就是这个缘故。“匠心”体现在生产者(现场)专心于提高技术和产品性能,付出看似不必要的巨大努力,在现有水平上追求更好、更安全的作风上。
最近读过的中国报纸上登载了题为“‘高端引智’应放大其多维效应”(8月23日辽宁日报)的评论。我对该评论中提到的“老工业基地要实现全面振兴,归根结底靠人才”这一见解完全抱有同感,并期待在人才培养方面给予更多的投入。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能借鉴上述“日本之美”背后的思想,效果也许会进一步提高。
“高端知识”是不断努力改进的积淀本身。它不是一件“物品”,所以不可能一次性全部搬来。中国通过“引进海外团队”要实现的目标并非是学习技术本身,而是促进开发方法和相应的人才培养。这必定是一项长期的工程。正因如此,我认为有必要引入日本的“匠心”思想。我衷心期望在面向“创意产业”这个中国的新目标培养相关人才方面,日中能进一步深化合作。
以上,我介绍了我馆最近的活动。各位对此有何意见和建议请不吝赐教。
2011年10月 日本国驻沈阳总领事 松本 盛雄 |